不要献血
无偿献血的人在用血的时候(2024-4-12)
4月12日,有网友发贴称,他十几年来献血13次,共计4900毫升,曾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铜奖。 然而4月10日,其妻子在山东省齐鲁医院手术,术前需要备血,医院通知必须 去献血才能给备血。网友给院方看了献血记录,医院却称其在日照市献的血,在济南市用不了。 网友又联系日照血站请求协调,开始称给协调,最后却连电话都不接了,直到手术结束都没有任何回应。
还有网友说:我爸我妈都是老实工人,厂里组织的献血经常参加,后来我爸急病做手术需要输血,然后医院给的答复是,免费的血需要排队排到什么时候不知道,收费的血交了钱现在就能用。我爸我妈献过好多次血,以前那种很老的献血证都有,结果就换来这么个结果。
阿里“血槽姐”(2023-12-1)
去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让西藏阿里地区一战成名,招录一个邮政管理局的公务员,参与考试的高达24854人。
今年阿里的公务员再一次名震全国,则是因为一位"血槽姐"余女士在抖音上的大秀特秀。
余女士的“自爆”
若不是余女士在社交平台发视频大肆地“炫”,舆论也不会闹得那么沸沸扬扬,从而也让她这个刚从“鬼门关”拉回来的病人,再次受到伤害。 余女士是在2023年10月14日出的车祸,11月28日晚上在社交平台发的动态,那些照片视频引发了热议,以及社会各方的猜测、疑问、不满。 主要是余女士跟陶先生的聊天记录,是关于余女士受伤后,西藏阿里的全体公务员为她献血共计7000毫升的事。
余女士发了她从旅行的喜悦,到车祸的意外,再到死里逃生的惊心动魄的经历。 前面说的“靠各种药物和意志力在阿里撑了3天,家里人决定包机去四川华西治疗”,倒也还好。 这句“到达四川,各种开道”,就透露着一种骄傲,以及“上了医院板报”,给人的感觉就是她在讲一件很光荣的事,似乎跟生死无关。 尤其是余女士放出的这段聊天截图,直接在网上炸了锅!
“后来我小姑姑联系了上海市卫健委,卫健委联系了阿里部门,动用了阿里的所有公务员献血。”“整个阿里自治区的a型血都给你输上了,一共七千毫升,全身换了两次血。”.."派出所民警消防官兵还有部队官兵"......
这种虎狼之词,瞬间让今年再次创纪录的300余万国考考生们愤怒不已,仿佛自己苦读多年,竟是为了给"血槽姐"当移动血包。"血槽姐"夫妇没有感谢那些把她从死神救回来的阿里地区医护人员,也没有感谢那些在环境极其恶劣下,冒着损害身体献血的数十位解放军、消防员和民警同志,而是将其归功于那个拥有权力任性的"小姑姑"。
这事,刷新了大家的认知,网友热评:原来小说一点都不夸张,艺术果然源于生活,这不就是现实版的《活着》吗?
不管是包机、开道,还是公务员献血,其实若是没有余女士的宣扬,没太多人知道,事情也不会闹大。更何况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我们能理解她的遭遇和心情,但在网络平台真的要斟酌过后再张口。余女士的视频爆火后,很快就又删除了,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直到今天,大众依旧在等待一个真相和一句实话!
陶先生和余女士父亲的“欲盖弥彰”
10月14日,陶先生带着余女士自驾度蜜月,在西藏缺氧晕厥,发生车祸。 陶先生没事,余女士却命悬一线,她被安全带勒到了腹部,导致肝脏破裂,腹腔出血。 当天晚上,余女士在西藏那边的医院救治,术中出血大约2000毫升,要输血,但是当地血站跟她匹配的存血不够。 经过医院向社会各界人士的求助,一直到10月17日,陆陆续续都有人献血,其中就有数十名公职人员。 到了10月18日,余女士的的父亲直接为她包了湾流G550公务机,跟马云、王健林同款,把她转向成都华西医院救治,花费120万元。
对于余女士放出的“小姑姑牛”这一事,陶先生“辟谣”回应,网传情况不属实,他的小姑姑也并不是公职人员。 但是后来又说,不知道小姑姑的具体工作,又说快退休了,不记得两家中有亲戚是公职人员。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很明显的在撒谎。 “小姑姑是平时一有事就会出来帮我的人,所以当时发信息时第一时间想到了小姑姑。至于谁能接触到上海市卫健委,我们自己都不知道。” 小姑姑这么热心,对他那么好,说明他们亲戚之间往来挺密切的,他又怎会不清楚小姑姑的工作?除非是一些特殊职业。
陶先生还说,发给妻子的那段话,发生在刚抢救结束,是为了鼓励她求生的。 安慰人的方式,这么“豪”吗?仔细品“动用了所有的公务员”这句话,可以感受到小姑姑的权势大、地位高。 陶先生不打自招,还说妻子简化了事情的经过,给大家带来了误解,相关视频也已经删除。 删除视频是心虚的表现,真是误会,那就应该拿出真实完整的证据来,而不是“销赃灭迹”。 再说了,能调动这种关系的人,非富即贵,不是从政的位高权重者,就是经商的大老板。 陶先生说是为了鼓励妻子才这么说,那这是编造的内容吗?不做编剧真是可惜了。有谁能想到用这样的故事鼓励人求生?这明摆着就是事实。
男人对妻子无所保留,想要证明自己家对妻子的重视,说出这些实情。没想到却成了妻子炫耀的资本,也给家里惹祸上身。 退一万步讲,就算找关系献血这事是假的,包机这事是真的吧!海南经纬航空公司称这事属实。 “阿里全体公务员献血”事件本来快要告一段落,结果,“高价包机转院”又让这件事再起波澜! 对于120万包机这件事,余女士的父亲说,都是借的钱,亲属中几乎没有公职人员: “我借的呀,我就是普普通通一个老百姓,一个普普通通的公民嘛!所有得到的,都是群策群力,人命关天的事,想尽一切办法了。”
网友看到此番言论,纷纷搜“群策群力”这词,是挺官方的,挺“公职化”的。 余女士父亲说自己是普通人,借的钱,好像在刻意掩盖什么。 上海本地人,能拿出120万的,并不稀罕。 稀罕的是,普通人在短短时间内,借了120万,还能联系好包机,试问有多少普通家庭能做到? 有网友表示,自己都不知道还能包机,不知道该如何包机。 据了解,包机要提前3天申请,华西医院的医疗资源也特别紧张,排队都排不上,但这些难点,对于余女士好像是小菜一碟。
相关部门的“隐晦”
2023年11月29日,上海相关部门表示: “经调查,此事不存在因私人关系等不正当因素导致的行动,上海市卫健委宣传部称,官方说法会进行统 一发布。” 阿里地区的回应,也是同样的立场,没有组织全体职工献血,都是自愿的,而且公职人员献血并不罕见。 其实这更加能说明小姑姑有某些重要关系,就连相关部门都在帮着隐瞒真相。 小姑姑、相关部门、公函,这次的迅速处理和多地的配合都离不开这些因素,其实这些过程分开来看,很正常,但是串联在一起,问题就大了!
据了解,上海卫健委如此呼吁网友们: 要看到团结的力量,不轻易质疑他人用心与动机。感恩他人的善意是社会进步的力量,值得珍惜。救命行为利用一切资源,是人之常情,代表着对爱心和善举的认同和支持。 殊不知,这样引发了公众更大的质疑: “这样的协调是不是普惠性的?一般的上海市民能否得到同等待遇?如果是一条正常的救助渠道,有没有公开透明的求助和申请程序?” 看到下面这名河南记者的暗访情况,大概就知道结果了。
记者以普通人的身份,向上海卫健委求助协调异地献血的事,答案是:需在当地申请。 原话是这样的: 工作人员: “一般是您在哪家医院,医院帮您协调用血的呀,在外省市县,就是如果缺血的话,就向当地去申请。” 记者: “就是如果说因为协调不动,那边协调不动的时候,想要通过上海市卫健委然后帮忙去协调,这样可不可行呢?”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吧?卫健委难道没有成文的规定吗?工作人员却不直接回答了: “您要问的话,我帮您记录下来咨询一下好吗?之后会有专人给你联系的。”
若是需要上海卫健委帮忙协调外地用血的话,会有专人联系你,个人认为,有这3种可能: 一是上海卫健委不能帮忙协调。之所以要专人告知暗访的记者,是因为这证明了该事件中的余女士搞了特权。 二是能协调。但是其中需要什么什么,咱们老百姓就不得而知了。 三是卫健委不想再引舆论上身,所以措辞必须严谨,要统一话术,滴水不漏,并加强“识别记者暗访”的嗅觉。 大家认为是哪一种可能?或者是别的可能?记者目前或许还没接到“专门”的电话。
神秘小姑姑的身份
余女士的身份就被扒了出来,她是上海人,名叫余艳雯,大专毕业,今年27岁,是上海一家银行职员。
官媒《新京报》发出的报导中,余艳雯的丈夫陶立宣称,他的小姑姑“不是上海公职人员”,只是在妻子车祸后,曾向上海卫健委求助。
“血槽姐”的爸爸以及丈夫之后也出来采访,指包机的一百多万是借的,还要偿还。想想“血槽姐”的家里也是厉害,一百多万说借就能马上借到,而且借给他们钱的还不是自己家亲戚,而是“单位领导、好心人”。“血槽姐”的爸爸也说自己和女婿家里几乎没有公职人员,也不知道小姑姑的具体身份,只知道她“快退休了”。
从陶先生求助姑姑,姑姑联系上海卫健委,相关部门便给出了一个正式函件可以看出,姑姑并非普通人。更让人疑惑的是,陶先生却极力否认自己的姑姑是上海公职人员,不知道这是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呢。
向上海卫健委发函,以及动员阿里当地公安部门、消防官兵、驻地部队献血,其中涉及多个不同的部门,一般官员不可能同时调动,这可能需要省部级以上官员,甚至副国级才能做到。
姑姑身份,网传是中共国家卫健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余艳红
好事变坏事
话说,现在的炫富都到了这种境界吗?不再炫车炫房炫存款,而是“炫血”,这无疑是在激起民愤啊!“公权私用”射出的这种不公平、生命不平等的现象。震撼的是,这种公权力是来源于中国市场经济最发达的上海。
网友的热评很真实,很现实,很扎心:
- “有人有献血证用血都不好使,有的人打个电话就......”
- “不求每一个普通中国人在危机时刻都能享受到上面的一切资源,只需在这种情况下,有干部去献血,有卫健部门会积极去协调医院医生,甚至有其中之一就感天谢地了!”
- 甚至有人说,以后谁还敢献血?
- 很难想象,那些守卫在祖国边疆,无私救助这位小姑娘的战士们看到视频后会怎么想。、
- 连上海人都不屑于秀几个亿的私人飞机,而在那秀能够几千里外"摇人"的权力的时候,警车给她开道待遇的时候,这才是令人感到悲哀的。
还有人说,有几个考公务员的,是为了老百姓的?不都是为了为自己谋福利,不然还考它干嘛?那么,为了救人,剥夺他人生命,比如器官......犯法也能支持吗?
这本来是一件可以正面宣扬的好事儿,从阿里地区到救援公司到成都华西医院,大家接力赛的方式从死神手里夺回一条人命。
过去几年的一系列事件和生态,让我们太多的人形成了强烈的官本位思想,我们要协力破除这种思想,否则以后"血槽姐"事件,只会不断地重演。
女子无偿献血九年,用血时却被拒,血站竟说:需要证 明你妈是你妈
张女士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郑州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张女士了解到献血的好处,她了解到献血可以有利于血液更新,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以及可以预防各种疾病等,而且献血者的直系亲属需要用血的时候,可以免交或者减交费用等。
了解到这些的张女士就开始了献血之路,从2004年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献血,直到到2018年,张女士献血次数长达九年之久。
第一次献血之后张女士通过工作人员得知了献血的更多好处,于是这一次的献血经历让张女士的心中埋下了种子,张女士决定以后要经常去献血。
因为张女士认为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别人,救别人于水火之中,还可以给社会做出贡献,而且还能给自己以及家人带来一些福利政策,所以就开始了长达九年的献血历程。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9年就过去了,在这9年期间,已然数不清张女士到献血站献血多少次,在这九年当中张女士不间断的去献血,可以说张女士是一名当之无愧的"献血标兵"。
张女士积累献血已经达到4000毫升,看起来4000毫升并不多,但是如果是血液4000毫升的话,那么这也就相当于一个成年人身体上的总血液量了。
由此可知,张女士在无形当中已经拯救了很多很多人,张女士为人十分低调且有爱心,她觉得这些并不算什么善举。张女士认为这是她力所能及的事情,仅仅是给社会出了一份力罢了。
张女士
事件起因 可就在2018年,一 个残酷的现实,打破了张女士的认知。张女士的母亲不幸遭遇车祸,发生了大出血。
等送到医院时,身体上的血液已经失去了大部分,在医院输了大量的血液才抢救过来,输血的费用非常之高,再加上治疗费,这就是一大笔钱。
于是张女士想到了献血的一个政策,自己献血量早已达到政策需求,可以拿着自己的材料给直系亲属减免或者免交费用。
张女士就想着能减少点费用就减少一点,这样可以让自己的压力减轻一点。于是就走向了献血站询问,希望自己多年的献血,可以让母亲输血的费用减少一点。
到了献血站,工作人员却告诉她需要拿出证明材料,献血站、母女关系等资料,于是乎张女士就准备了材料,再次返回到献血站当中。
可是献血站的工作人员却再次告知张女士,“你们这些资料根本不能够证明你们是直系亲属关系,你要拿出证明她是你母亲的材料才行”所以张女士就因为材料不全无法办理费用减免。
这也让张女士十分头疼,自己明明什么材料都准备齐全了,为什么还是不行呢?而后张女士就联系了当地的栏目组,请求她们帮忙协助这件事情。
栏目组到达现场之后,张女士以及她的两个姐姐告知栏目组“她们竟然让我证明我妈是我妈?我已经拿出户口本还是不行,她们依然让我拿出实质性东西来证明我妈是我妈”。
随后几人便一同前往血站一探究竟。
亲属关系证实 张女士将户口本以及各种证明亲属关系的材料拿出来之后,血站的工作人员却依旧认为这些材料没有直接证明亲属关系的依据,而且需要到派出所调查核实才行。
听到工作人员所说之后,张女士姐姐非常的无奈的与工作人员抱怨“我们怎么去调查呀?根本调查不了,我们搬家好几次.......”
原来她们果然调查不了,因为已经搬家好几年了,而且多次搬家。甚至资料都查询不到, 因为前前后后她们搬家三次,而且派出所的户籍资料也前前后后换了三个派出所。而且每次搬家的距离都非常之大,长达几十公里。
据张女士姐姐所说,她们一家人都曾献过血,自己更是在厂里工作的时候,也多次献过血。而且家中最小的弟弟也是献血多次,更别说自己的妹妹张女士献血达到九年之久。
可工作人员表示不管你们献血多少次,她们只能按规定办事,工作人员也没有办法, 她们只能按照规定办事情,她们也只是普普通通的打工人,只能按照流程办事情。
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呀。栏目自就与工作人员进行了协商,希望工作人员可以看在这三个老姐妹来来回回跑了这么多次的情况下,且希望可以联系一下上级领导,看看没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针对她们这种特殊的情况,证实她们是属于直系亲属关系的。
等工作人员联系领导之后,领导也认同她们的资料,可以证实她们就是直系亲属关系。工作人员就告知他们这个可以报销。
这起闹剧也就此结束了,张女士也拿到了报销费用。
多地医院出现血荒!人们为什么不愿意献血了?(2022-12-25)
近日,多地陷入血荒的消息冲上了热搜,有的地方医院血液存量仅够维持2,3天而已,一旦出现大型手术,后果不堪设想。
为 此,很多血库已经更改了新的政策。
新“指引”表示,最后一次检测阳性7天后就可献血,危重型感染者康复后6个月就可以献血。之前的规定是:密接、次密接,还有曾经确诊为新冠治愈后6个月暂拒献血。
前后的规定,差距如此之大,可见血荒的严重性。
那么人们为什么不愿意献血了呢?
青年报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人们不愿献血的原因,83.8%为“信任荒”;48.2%担心感染疾病;37.6担心影响身体。
其实,献血过程中采血器都是一次性的,而且经过了严格的消毒,最后的器材也会被集中销毁,所以安全问题是不用担心。而且,在理论上,适当的献血可能更加有利于健康,它可以促进血液的再生能力。
不言而明,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信任”问题!
献血本是慈善事业,却成了部分人的牟利手段,在2011年的时候发生过一件轰动全国的事件,那就是“郭美美事件”。
郭美美以“红十字会常务总经理”的身份在网上炫富,直接将慈善事业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当年全国的无偿献血量和人次直接下降了50%以上。
献血无偿,用血很贵!
人们不愿献血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为什么自己无偿献血,可等到自己或者家人用血的时候,却不是免费的了,而且有的时候还很贵?
根据《献血法》的规定,制血费、配血费、输血费都是由价格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的,还由财政拨款资助,但是医院在给患者用血的时候还会产生和血液“有关的一系列费用”。正是这一系列费用,而且是很高的费用,打消了人们献血的积极性。让很多人产生了,医院在用血赚钱的看法。
女子献血6次 患病后免费用血得先掏钱 入院20天后去世(2014年09月01日)
王展鹏向记者展示妻子王霞生前留下的献血证,“王红霞”是王霞以前用的名字。摄/王南
法制晚报讯 2014年8月17日凌晨,误服剧毒农药“百草枯”的王霞,在入院抢救20多天、花费17万多元医药费后,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急诊楼的重症监护室内去世。
王霞的丈夫王展鹏称,自己曾向医院提出采用血液置换的方式来挽救妻子,但医院并未明确答复是否可以,只表示救治王霞可能需要大量用血,让其自己就用血事宜去联系陕西省血液中心(西安市中心血站)。
王展鹏称,妻子王霞生前曾6次累计无偿献血2200毫升,符合陕西省关于无偿献血者献血1000毫升以上本人终身无限量免费用血的规定。但当他联系血站时,血站的说法、态度几番变化,让他感到要想免费用血并不“容易”。
陕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血库以及陕西省血液中心(西安市中心血站)相关负责人则向《法制晚报》记者表示,在救治王霞的过程中,保证了血浆供应。
而王展鹏坚持认为,血浆和血液有别,如果医院及时采用血液置换的方式或可挽救妻子一命。
医院重症医学科负责人则表示,在救治王霞时,其病情无采用血液置换的指向,也没有向医院血库下发过血液置换的用血申请单。医院血库负责人还表示,即便采用血液置换的方式,王霞符合终身无限量免费用血的条件,根据规定也要先交钱再用血,然后 自己去血站报销,不能凭借献血证就在医院直接免费用血。
家属讲述妻子误服“百草枯” 寄望血液置换
8月17日凌晨,陕西省人民医院急诊楼5层的重症监护室内,医生向王展鹏宣布:他的妻子王霞不幸去世。
7月22日上午10时许,陕西周至县人王霞在家中误服剧毒农药百草枯,经县医院治疗后转入陕西省人民医院,先是在急诊楼内科病房治疗10天,后转入重症监护室。虽经血液灌流等方式救治,但王霞的病情持续恶化。
王展鹏称,他曾向血液灌流室的一位医生询问是否可以采取血液置换的方式来救治自己的妻子。“医生说这也是个治疗办法,但要大量用血,而且费用非常高。”
王霞被转入重症监护室后,王展鹏又向重症监护室的医生询问是否可以采取血液置换的方式治疗。“我们家属愿意承担风险,签署协议。”王展鹏说,主治医生没有直接回答是否可以,只说考虑到救治王霞可能会大量用血,需要患者家属自己去联系医院血库和陕西省血液中心(西安市中心血站)。
死者生前曾献血2200毫升想到免费用血
听说妻子治疗可能要大量用血时,已花费殆尽的王展鹏想到王霞曾多 次无偿献血。王展鹏曾看到妻子的无偿献血证中夹着的一张献血政策表,上面注明:根据陕西省献血政策规定,无偿献血者累计献血超过1000毫升,可终身无限量免费用血。
他当时立即回家,找到了妻子的6本无偿献血证。
据王展鹏回忆,他按照献血证上的电话打给陕西省血液中心(西安市中心血站)。“我在电话里刚说爱人有献血证,想免费用血,还没说具体病情,工作人员就说现在是夏季,天气炎热,血量不足,没有血可供使用。”王展鹏说,对方挂断电话后,他又打过去,询问血量不足怎么办,对方就又把电话挂断了。
王展鹏说,他当时感到非常不解,于是给西安当地媒体的新闻热线打电话诉苦。当地一家媒体的记者就赶到了医院,以家属身份拨打陕西省血液中心(西安市中心血站)的电话,工作人员依然表示夏季炎热,血量不足。此后,血站的工作人员又表示,王霞这种情况确实符合政策,病人只需要在出院后凭相关证明到血站来报销就可以。
王展鹏说,当记者在电话里向工作人员提出,已经没有更多的钱来治疗,而如果医院决定给王霞采用血液置换,急于用血救命该怎么办时,工作人员在电话里表示,血站开通了互助献血的绿色通道,建议家属通过医院填写互助献血申请表后先到血站来献血,然后通过血站进行调配,这样就可以保障病人及时用血。
法晚记者了解到,所谓互助献血,是献血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无偿献血的形式之一。用血病人的亲戚、朋友可以看做是紧急被招募来的献血员。当无偿献血者数量不足时,互助献血可以帮助缓解供血不足的情况。但在近些年媒体报道中,“互助献血”经常是在患者用血时被一些医院要求“以血换血”的情形下出现而屡受质疑。
8月6日,陕西当地媒体报道此事后,陕西省血液中心(西安市中心血站)的赵副站长于8月7日亲自到了医院了解情况。
王展鹏告诉法晚记者,和此前自己打电话咨询时得到的答复截然不同,血站的赵副站长当时表示,血站的血源是充足的,尤其是王霞所需要的O型血储存量最多,如果医院在救治王霞时需要大量用血,血站完全可以保证。
医院回应已经保证血浆供应血液置换无指向
王展鹏说,在就妻子用血问题交涉时,医院血库的负责人则一直强调,根据相关政策,患者家属必须先掏钱才能用血,然后再凭相关票据进行报销。“为何不能凭借献血证直接免费用血?”王展鹏说,医院血库和血站方面负责人还是一直强调,这是政策规定。
对于当初为何会让家属自己去联系医院血库和陕西省血液中心(西安市中心血站),医院重症医学科尹主任表示,考虑到在救治过程中有大量用血浆的可能性,才让家属自己去联系,以便提前备案。
尹主任表示,院方保证了王霞的临床用血,至于王展鹏提出的全身血液置换,尹主任表示,患者病情没有这样的指向,他们也没有给医院血库下过这样的申请单。
陕西省人民医院输血科主任杨江存也向法晚记者表示,王展鹏妻子自入院治疗后,共用了2600毫升血浆,医院血库全部保证供应治疗。“血液置换是家属提出来的。即便是换血治疗,也应该是刚入院抢救时进行。”杨江存主任说,“王霞在内科救治了10天,转到ICU后,家属称没钱了,才拿出献血证提出要免费用血。”
对于王展鹏提出的血浆和血液有差别,特别是价格相差甚远的质疑,杨江存主任表示:“对王霞的临床治疗用血确实没使用红细胞,因为不需要。需要血浆还是红细胞,是由医院科室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需要来决定的。”
血站回应患者不能直接联系血站频遭献血者质问很无奈陕西省血液中心(西安市中心血站)行政办公室吴主任向法晚记者首先表示:陕西当地媒体针对此事的报道和事实还是有所出入的。她表示,根据规定,患者自己是不能直接联系血站约血的。
吴主任告诉法晚记者,事情发生后,赵副站长曾赴医院调查此事,结果显示,当时患者已经住院10多天,医院科室根据其治疗需求总共申请10次用血,用了2600毫升血浆,医院全部都保证供应了。
针对王展鹏打电话咨询时的遭遇,吴主任表示,当时当地媒体记者是以家属身份咨询,提出没钱但急于大量用血,且有献血证等等一系列“假设”,血站工作人员是在这个“假设”基础上,才给出了“互助献血”的建议。
吴主任表示,此事经媒体报道后,给血站带来很大影响。很多无偿献血者打电话来质问,血站方面也很无奈。
制度探索咸阳探索“直报”模式软件满足直接用血
陕西省人民医院输血科主任杨江存向法晚记者坦言,从深层次讲,这件事涉及到献血者及家属在临床用血报销流程上的问题。
杨江存主任表示,根据献血政策规定,无偿献血者在临床用血时,都是需要采取向医院付钱用血,然后拿票据、献血证等材料到血站报销的模式。
杨江存主任透露,目前国内一些地方的血站已经在探索“直报”模式,但在陕西省内,只有咸阳市中心血站在探索。
8月22日下午,在咸阳市中心血站献血办,一台电脑前,不时有“您有新的消息请查收”的信息提示。工作人员点开专门的软件系统,就显示出某医院输血科传来的献血者用血报销申请。
法晚记者看到,医院输血科传来的照片中,有医院用血量、用血费用发票、献血者的献血证、身份证号码及报销额度等信息。根据身份证号码,系统自动显示无偿献血者曾经的献血量。工作人员根据上述信息进行审核,1分钟不到就可以通过审核,并将结果发回医院输血科。而在医院的患者直接就能从医院输血科或财务科拿到报销款。
法晚记者看到的上述情形,就是咸阳市血站在探索的无偿献血者及家属临床用血“直报”模式。咸阳也是全国最早几个探索“直报”的地方之一。
医院财务制度“不允许”? 依然要患者先花钱
咸阳市中心血站献血办胡一帆科长向法晚记者介绍,从2012年3月开始,咸阳市中心血站开始探索献血者用血直报模式。
该血站现在给咸阳市辖域内40家左右医院供血,其中实行直报的是每周定期配送、用血量比较大的19家医院,市内有6家,各县有1家 。
胡一帆说,这个探索是基于广为诟病的“献血容易报销难”问题。
据胡一帆介绍,咸阳市探索的“直报”模式,一是体现在政策上,现在咸阳取消了献血者直系亲属5年以内用血报销有效,超过5年就不给报的这个限制。二是减轻了报销难度。“以前200公里外的县,献血者如果用血报销,都要到咸阳市中心血站来,有时候报销的钱还不如花去的路费、住宿费多。”胡一帆介绍,现在,献血者及家属如果临床用血,在所在县的“直报”医院就可以实现“直报”。
不过,胡一帆也强调,这个探索,依然是要患者先花钱后用血,再在医院直接报销,然后由医院和咸阳市中心血站结算。
对于法晚记者提出,能否实现献血者本人或直系家属就医需要用血,持有献血证就可直接用血,再由医院和血站结算的问题时,胡一帆科长坦言,按照现在的软件系统技术,是可以保证不用花钱就可凭借献血证用血的。
“我们曾经也有这样的设想,这也是最理想的一种方式,但在和医院沟通时,大多数医院都表示因为有严格的财务制度,要按这个模式操作在现阶段还不太可能实现,因此最终我们还是采取了先花钱用血,然后患者及家属在医院直接报销的模式。” 胡一帆说。
宁波女大学生献血致残(2013年04月03日)
宁波姑娘肖佳卉(化名:晓慧)是杭州某高校2011届的学生,2010年暑假,她听说宁波血源紧张的消息后,就主动去献血。
2010年8月10日中午,肖佳卉上了宁波亚细亚门口的采血车,献了300毫升血。
当天下午4点半左右,肖佳卉的父亲回到家,发现女儿晕倒在房间门口,左眼鲜血直流。
原来,肖佳卉回到家之后,一直在床上躺着,时不时感到头晕,于是再次拨通了父亲的电话。当父亲回到家中的时候,刚好肖佳卉要去上卫生间。就看到了肖佳卉突然一下摔倒在地。
到了五官科医院之后,眼科专家见状也无能为力,他们说这样的情况只能缝合伤口,做手术的希望不大,只能摘除眼球。肖佳卉的父亲听到女的的眼球保不住了,整个人就崩溃掉了。
接下来几个月里,虽然经过上海、北京众多眼科专家的检查和治疗,由于伤势过重,还是无法使肖佳卉复明,只能勉强保住她失明的眼球,但最多也只有5年。
因为左眼失明,当时面临毕业的肖佳卉应聘了宁波很多家幼儿园,但无一例外,所有的公办幼儿园都因为她左眼失明,将她拒之门外。
面对肖佳卉的遭遇,宁波市中心血站一直在推托。血站公开回应,肖佳卉献血300毫升之后休息了10分钟,并无任何不适反应。他们不存在任何违规采血行为,而且女性献血体重应为45公斤以上,肖佳卉的体重为100余斤,献血量是适当的,献血300毫升与摔倒不存在因果关系。
肖佳卉的父亲肖先生无奈之下,求助记者。从2011年9月7日起,对此事进行了连续报道,引起了社会强烈关注,很多好心人也表示愿意对肖佳卉提供帮助。然而,宁波市中心血站始终未能就此事给肖佳卉一家满意的答复。
肖佳卉上诉法院,北京律师表示愿意义务为肖佳卉作代理,2012年1月6日,宁波江东区法院判决被告宁波市血液中心赔偿肖佳卉15万元,认为肖佳卉献血后与晕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且肖佳卉精神上也受到严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