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大赢家司马懿
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曹操、诸葛亮、司马懿、周瑜等都是鼎鼎有名的将才谋士。在三国未统一之前,曹魏政权、蜀汉政权、东吴政权各自三分天下。但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后来统一三国的并不是曹魏政权,也不是东吴政权,而是司马家族。具体来说,统一三国的人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但是司马炎之所以能统一三国,建立晋朝政权,这与司马懿的贡献是分不开的。我非常喜欢三国,我看了很多遍,司马懿在乱世三国能笑到最后,身上的确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有着稳重隐忍的大局观,文武兼备执行力强,坚持信念一往无前,在三国英雄辈出群英荟萃的时代,但唯有司马懿挺过了四世三公,赢得了“三国归晋”的美誉。
司马懿的生平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出生于汉灵帝光和二年,病逝于魏齐王嘉平三年八月初五于洛阳,终年72岁(又称73岁)。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权臣、政治家、军事家,亦是西晋的奠基人。曾抵御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北伐军,坚守疆土。历经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主,晚年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曹魏的政权。是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祖父,曹魏后期两位权臣司马师和司马昭之父亲。 嘉平三年(251年),魏朝谥舞阳宣文侯;次子司马昭称晋王后,追尊谥为晋宣王;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高祖宣皇帝,故也称晋高祖、晋宣帝。
司马懿家族数代为官,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儁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司马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个“达”字,当时号称司马八达。司马懿是司马防的次子。司马懿少年时期就胸怀谋略,当时正是东汉末年乱世,司马懿“常慨然有忧天下心”。素以知人善任著称的南阳太守杨俊曾见过少年司马懿,他说司马懿绝非寻常之子。尚书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交好,曾对司马朗说:“你弟弟聪明懂事,做事果断,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举他为计掾。当时曹操正任司空,听到他的名声后,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职。司马懿见汉朝国运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关节炎“风痹”,身体不能起居。曹操不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为丞相以后,使用强制手段辟司马懿为文学掾。曹操对使者说:“司马懿如果再犹豫,就收押。”司马懿畏惧,只得就职。曹操让他与公子往来游处,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
《魏略》记载召辟过程有所不同。说是司马懿好学,曹洪自以为才疏,想让司马懿去帮助他,司马懿耻于和曹洪来往,借口病到拄拐杖的地步无法去见曹洪。曹洪记恨司马懿,去跟曹操打小报告,曹操征召司马懿,司马懿立刻扔了拐杖去见曹操为其效命。
《晋书》记载曹操逐渐察觉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心里很忌讳。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而得以无事。
司马懿先后担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和丞相主簿,并跟随曹操征讨张鲁。司马懿见刘备刚刚夺取益州,脚跟未稳,劝曹操接著攻打刘备,曹操不听。曹操班师后司马懿跟随曹操参加第三次濡须口之战。
司马懿的家世
司马懿家族数代为官,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儁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司马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个“达”字,当时号称司马八达。司马懿是司马防的次子。
-
兄弟
- 司马朗,字伯达。
- 司马孚,字叔达。晋朝时任太宰,都督中外诸军事,封安平王,谥献王。
- 司马馗,字季达。
- 司马恂,字显达。
- 司马进,字惠达。
- 司马通,字雅达。
- 司马敏,字幼达。
-
妻妾
- 张春华(宣穆妃)
- 张夫人
- 伏夫人(扶风国太妃)
- 柏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