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科技新闻 Tech news

科技新闻(Tech News)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云计算、物联网、量子计算、边缘计算、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先进科技的新闻。Tech news includes news about advanced technologies such 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robotics, cloud computing, 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 quantum computing, edge computing, augmented reality(AR), and virtual reality(VR).

2024

  • 2024年4月11日,2023 年「计算机界最高荣誉」图灵奖揭晓——复杂性理论先驱、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艾维·维格森 (Avi Wigderson) 摘得。美国计算机协会(ACM)表示,表彰他对计算理论的基础性贡献,包括重塑人类对计算中随机性作用的理解,以及数十年来在理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领导地位。

  • 2024年4月7日,美国政府指示NASA为月球建立一个自己的时间标准:协调月球时,LTC。建立协调月球时主要是为了后续阿尔忒弥斯计划铺路,即人类登陆月球并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再使用地球时间也确实不太合适。

  • 2024年4月6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文称,特斯拉计划8月8日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

  • 2024年4月2日,OpenAI 宣布用户无需注册账号即可使用 ChatGPT,但有部分限制(无法享受部分高级功能,例如保存或分享聊天记录、使用自定义指令等)

  • 2024年1月9日,苹果官宣,Vision Pro将于2月2日在美国Apple store零售店和在线商店发售,并且于太平洋时间1月19日早上5点开始预售,发售价3499美元。

  • 2024年1月8日,AMD在 2024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展示汽车创新,带来全新的Versal Edge XA(车规级)自适应 SoC 和 Ryzen™(锐龙)嵌入式 V2000A 系列处理器,两款SoC均面向汽车领域,其中Versal AI Edge 车规级自适应 SoC 引入了先进的 AI 引擎,是 AMD 首款通过汽车认证的 7nm 器件。

2023

  • 2023年10月21日,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新一期美国学术期刊《G3:基因、基因组、遗传学》上报告说,他们破译了章鱼的基因组,共由28亿个碱基对组成。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等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在论文中介绍,测序结果表明,普通章鱼(学名“真蛸”)的基因组由28亿个碱基对组成。
  • 2023年9月28日,OpenAI称,ChatGPT现在可以浏览互联网,不再局限于2021年之前的数据。
  • 2023年7月18日,全球咨询巨头麦肯锡(McKinsey)表示,已与人工智能初创公司Cohere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努力为其企业客户提供人工智能(AI)解决方案。
  • 2023年7月17日,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日前发现了关于暗物质的一些新线索————暗星,一种由暗物质粒子相互湮灭形成的物体,目前只能说是物体,但如果研究下来确认暗星的存在,那就是一种新型恒星了。
  • 2023年4月21日,Google 在 arxiv 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量子计算机的论文,并宣称他们的量子计算机在短短 6 秒内就完成了世界上最先进计算机 47 年的计算量。研究论文显示, Google 最新 Sycamore 量子处理器从 2019 年 的 53 个量子比特飞跃到了现如今的 70 个量子比特。
  • 2023年3月23日,OpenAI发布了ChatGPT-4,供ChatGPT Plus会员使用

2022

  • 2022年12月14日,美国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国家点火装置(以下简称美国国家点火装置)宣布里程碑式突破: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成功在核聚变反应中,获得“净能量增益”。美国国家点火装置通过“惯性局限融合”技术,以全球最大型的激光去撞击氢电浆粒子,引发核聚变反应。该实验向目标输入了2.05兆焦耳的能量,结果输出了3.15兆焦耳的聚变能量。

  • 2022年12月2日,英国《自然》(Nature)杂志首次报道了利用一台量子处理器对全息虫洞进行量子“模拟”。此次演示使用的,就是谷歌公司推出的量子计算原型机“悬铃木”,这一成果代表着人们距离在实验室研究量子引力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 2022年11月30日,OpenAI发布了一款自然语言生成式模型,ChatGPT 3.5。上线5天,其体验用户就突破100万。

  • 2022年11月30日,来自美国亚马逊云科技量子网络中心和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量子存储器,其可以在4开尔文的温度下工作,这将对未来量子网络的大规模实现产生重大的影响。因为将温度降至4开尔文的低温冰箱比将温度降至0.1开尔文的冰箱便宜5倍、体积小10倍,还可安装在服务器机架上。

  • 2022年11月1日,预印本网站BioRxiv发表,美国元宇宙平台公司(Meta)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预测了来自细菌、病毒和其他尚未被表征微生物的6亿多种蛋白质的结构。

  • 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8分钟后,梦天实验舱准确进入预定轨道,2022年11月3日,梦天实验舱完成转位,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形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合体。

  • 北京时间2022年9月27日早上7时14分,在人类对行星防御的第一次测试中,执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戏称“打他”)任务的航天器成功撞向一颗名为“迪莫弗斯”的小行星。几天后,NASA证实,DART航天器成功地将迪莫弗斯的轨道周期改变了32分钟——从11小时55分钟缩短到11小时23分钟。当被撞小行星轨道周期变化大于73秒时,NASA则判定任务成功。而此次任务的实际成果达到了判定要求的25倍以上。这是NASA首次全面展示其小行星轨道偏转技术。

  • 2022年8月1日,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 Jacob H. Hanna 团队在 Cell 期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在子宫外培育出完全人工合成的小鼠胚胎。这些胚胎并不是精子和卵子的产物,而是完全由培养在培养皿中的干细胞发育而来,并且它们在一个体外构建的“人造子宫”中生长。

  • 2022年7月31日,总部位于英国的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深度思维)宣布今年8月宣布将公布超2亿个蛋白质的结构。该公司在短短18个月内,凭借“阿尔法折叠”算法,预测了迄今被编目的几乎所有蛋白质结构,破解了生物学领域最重大的难题之一,将助力应对抗生素耐药性、加速药物开发并彻底改变基础科学。

  • 2022年7月12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其官网正式公布了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韦布望远镜)拍摄的宇宙早期星系全彩色照片。

  • 2022年6月6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从小行星“龙宫”带回地球的沙子样本中,发现了“生命之源”——氨基酸,重量约5.4克的行星表面样本中检测到20多种氨基酸。

  • 2022年1月7日,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医生们首次将一颗经过基因编辑的猪心移植到一名病人体内。

2021

  • 2021年11月29日,美国佛蒙特大学和塔夫茨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生物繁殖方式,并利用这一发现创造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可自我繁殖的活体机器人——Xenobots 3.0,未来或可为外伤、先天缺陷、癌症、衰老等提供更直接、更个性化的药物治疗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 2021年10月21日,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NYU Langone Health)发表了首例将基因工程非人类肾脏移植到人体的研究

  • 2021年6月27日,Intellia Therapeutics公司和再生元(Regeneron)公司联合宣布,,在研CRISPR体内基因组编辑疗法NTLA-2001在1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积极结果。单剂NTLA-2001导致血清中的转甲状腺素蛋白水平(TTR)平均下降87%,在第28天TTR降低幅度最大可达96%。

  • 2021年6月1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玻尔研究所科学家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揭示了宇宙大爆炸第一个0.000001秒内发生的新细节,即第一个微秒内一种特殊的等离子体发生了什么。

  • 2021年5月13日,Nature封面:脑机接口重磅突破!可将脑中“笔迹”转为屏幕字句,速度创纪录,准确率超99%。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将人工智能(AI)软件与脑机接口设备结合,成功开发出一套全新的皮质内脑机接口系统,该系统利用大脑运动皮层的神经活动可解码 “手写” 笔迹,并使用递归神经网络(RNN)解码方法将笔迹实时翻译成文本,快速将患者对手写的想法转换为电脑屏幕上的文本。

  • 2021年5月11日,美国《科学》杂志5月发表两项量子力学重磅突破:其中一项研究,科学家发现了宏观物体量子纠缠的直接证据,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团队使用微波脉冲让两张小的铝片膜进入量子纠缠状态。该铝片膜的尺寸为每张长20微米,宽14微米,厚100纳米,质量为70皮克,相当于大约1万亿个原子的质量。尽管非常微小,但以量子的标准而言,它们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尺度。 另一项研究中,芬兰阿尔托大学等机构在8毫开尔文的温度下,让两个铝鼓膜进入长时间、相对稳定的纠缠态,实现了对不确定性原理的“规避”,而这正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这两项实验都以确凿的证据证明了宏观物体也可以实现量子纠缠,不但有望在未来量子网络中提供长期网络节点,还能极大地推动暗物质与引力波探测相关技术研发。

  • 2021年4月9日,在美国费米实验室进行的缪子反常磁矩实验显示,缪子的行为与标准模型理论预测不相符。上海交通大学缪子物理团队参与的美国费米实验室缪子反常磁矩实验(Muon g-2)首批结果4月份公布,以前所未有的测量精度,为新物理的存在提供了强有力证据。

2019

  • 2019年9月20日, Google 在 NASA 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量子计算机的论文,声称其研发的量子计算机在全球首次实现了「量子霸权」(即代表量子计算机能比传统计算机更好地解决一个特定计算问题),成功在 200 秒内完成了彼时最为强大的超级计算机 Summit 需要 1 万年才能完成的计算。

2018

  • 2018年12月2日, 阿塔卡马大毫米/亚毫米阵列(ALMA)的模拟和观测表明,黑洞上三种气体成分不断循环,黑洞实际上是一种更加动态的喷泉结构

2017

  • 2017年4月6日, 德国统计学家托马斯·罗延在刷牙间灵光乍现,想出了困扰学术界多年的难题“高斯相关不等式”的破解之道,随后用经典数学方法证明了这一定理。有趣的是,他两年前就解出这道难题,由于种种原因,直到最近才广为人知。

2016

  • 2016年9月25日,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今天在贵州省平塘县正式投入使用,这一500米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建设在喀斯特地貌天然形成的洼地中,被誉为“观天巨眼”。
  • 2016-2017年,Google AlphaGo与李世石、柯洁等高手的围棋大战,将AI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1997

  • 1997年,IBM公司的“深蓝”电脑击败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

1956

  • 早在1956年,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概念就诞生了,算下来已有长达67年的历史。